雍正王朝

大陆剧大陆1999

主演:唐国强,焦晃,王绘春,杜雨露,徐敏,王辉,徐祖明,贾致刚,李定保,杜志国,常林,贺生伟,蔡鸿翔,赵毅,李颖,张彦春,夏和平,苗皓钧,刘魁,壮丽,施建岚,杨昊飞,韩熙明,袁世龙,廖丙炎,刘杰,万弘杰,胡荣华,陈志刚,赵刚,贾兆冀,张日辉,刘勇,蒋国印,陈凤桐,黄永铸,魏德山,许东,赵文亮,钱学格,任宝成,刘伟,张丹丹,李国立,黄湘阳,黄子千,王安秋,孙万清,康垂家,李桂生,李可,盛才新,尼格木图,张元昌,田松,武晔,杨惠礼,郑建民,黄忠,金风,刘晋,何金龙,陈昱,侯涛,李潭,党永德,李雨农,龚航宇,姜涛,赵

导演:胡玫

播放地址

 剧照

雍正王朝 剧照 NO.1雍正王朝 剧照 NO.2雍正王朝 剧照 NO.3雍正王朝 剧照 NO.4雍正王朝 剧照 NO.5雍正王朝 剧照 NO.6雍正王朝 剧照 NO.13雍正王朝 剧照 NO.14雍正王朝 剧照 NO.15雍正王朝 剧照 NO.16雍正王朝 剧照 NO.17雍正王朝 剧照 NO.18雍正王朝 剧照 NO.19雍正王朝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9 20:21

详细剧情

  公元1722年康熙驾崩,素有“冷面王”之称的四阿哥胤祯(唐国强 饰)继位 。胤禛虽然并不是朝野所看好的皇位人选,却是康熙亲自选择的雍正皇帝。他在江南“煸动”灾民闹事,在城隍庙摆鸿门宴掏走了地方官和富商二百多万两银子筹款赈灾;他追讨国库欠款,逼得老臣上吊;刑部冤狱案,他隔岸观火,让八阿哥和太子斗得两败俱伤;百官行贿案,他借年羹尧之手血洗江夏镇,使得太子再度被废。  雍正当政后出现的山西诺敏案、科场舞弊案中,雍正杀了一批牵扯进去的朝廷中枢重臣。西北用兵、数省天灾,急需军费和赈灾,抄贪官污吏的家财,解决急需。而后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河南罢考案”、“铁帽子亲王大殿发难逼宫”、“含泪杀亲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绅敛财和宫廷内部党争、挤压的历史事件贯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

 长篇影评

 1 ) 这是一部绝佳的职场教科书

 我认为本剧是一部绝佳的职场教科书。在电视剧前半段康熙在位的时候,各位皇子争储的情节对于当今奋斗在职场的千千万万的小人物具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本剧有两位老师,一是邬思道,二是张廷玉。邬思道的睿智并非一般电视剧里那种很神、很玄的智力,而是完全有章可循、可以学习的。由于例子太多,这里仅举一例:就是康熙晚年朝野议举大将军王人选的时候,由于有了既定方针(老头把钥匙交给那个不争、默默做事的儿子),邬思道劝四爷举荐十四爷。邬抓住了当时的主要矛盾,即康熙对西北战局非常忧心,亟需有一位能堪大用的皇子统兵西北、扭转战局、保卫江山社稷。若是按照四爷的原意推荐十三爷,在西北军中多有旧部、隶属八爷党的十四爷出于朝野“大将军王极有可能就是继位人”的猜测必会多方掣肘,使十三爷重蹈传尔丹的覆辙——那样就很有可能会使四爷一派在康熙面前失势;相反若是举荐十四爷出任大将军王,则掣肘消失,加之西北粮草的供应又掌握在门人年羹尧手中,胜算大增,这样的话,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四爷推荐隶属八爷党的十四爷出任“极有可能继位”的大将军王是在替别人做嫁衣,实际上是使康熙心中传位给四爷的意思更加深化、稳固——因为康熙说继位的人必须要有德,心中必须时时刻刻装着江山社稷,举荐十四爷正是四爷公而忘私、以江山社稷为重的最佳体现。邬思道的这一建议抓住了皇上的最重要的心思,为四爷加分不少,与鼠目寸光的八爷党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情节提醒我们将来混迹职场时,要多体会领导的心思,不要像八爷党那样只看到眼前的好处,要时时处处替领导考虑、为领导分忧,即使有时会貌似使你自己吃亏——因为能提拔你的,是领导。说到底就是眼光要深、远。邬思道的道行还很多很多,这里不一一说了。再说张廷玉,自朱元璋废除丞相以来,自先秦以来能和君权叫板的相权不复存在。清代加强君主专制,把明代以来设置的最高文职辅佐机构——内阁大学士的职权大大削弱,连票拟权都没有了,所有折子都是由皇上亲自批复,这时的上书房大臣及内阁大学士的性质更宜定位在秘书机构,而上书房首席大臣张廷玉就是秘书长了——本剧对张廷玉的定位非常准确。作为一个秘书人员,最重要的就是能替领导未雨绸缪,替领导想到领导没有想到的,事事都按领导的意思来办,而且方式一定要恰当,要时时处处维护领导的脸面——这些也可参照《蜗居》上的宋思明。同时应该保持低调,要与领导的其他部下保持良好关系,但是还又不能让领导觉得自己是在结党。我举一个例子,就是朝野议举新太子的那段,在多数人联名举荐八爷的情况下,张廷玉清楚地知道,这是变相的结党,是严重地犯了皇上的忌的——因为没有哪个皇上希望自己的臣子太团结,况且清代吸取明代党争的教训,也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而严格禁止臣下结党。在朝野几乎众口一词举荐八爷的时候,张廷玉和领头上联名折推荐八爷的佟国维等人划清了界限,而推荐了废太子——其实张廷玉也未必是真心支持废太子。他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让康熙知道他并没有参与佟国维等人的串联——在皇上心里是结党,另一方面就是上面提到的——张廷玉非常善于揣摩圣意,他知道康熙搞清楚了废太子的许多昏悖之举多是子虚或是遭人魇鸩,心中存有悔意,再说事情过去了那么长时间,皇上的气也早就消了,皇上想再给胤礽一次机会——正是基于对这两点的准确判断,张廷玉决定举荐废太子,说出了皇上的心里话,而且还主动、恰当地为结党的佟国维等人说些好话——使皇上认识到他张廷玉心中时刻时刻记得圣人的忠恕之道,不是靠打压政敌而往上爬。这不仅使自己在佟国维被革职后接任了上书房首席大臣的职位,更重要的是加深了皇上对自己的信任,对于自己的职场生涯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部《雍正王朝》真是有说不完的学问啊!我从小就看《雍正王朝》,小时候不懂事,纯粹看热闹。长大了我再看,发现这部电视剧真的处处是玄机,处处有学问。我想,从职场这个层面来理解本剧对于那些即将步入或刚刚步入职场的人们一定是大有帮助吧。

 2 ) 胜过美剧的国剧

  个人认为这是一部相当经典的电视剧,好过我看过的绝大多数的美剧。当年该剧曾在央视首播时创下14点的收视,至今无人能出其右。唐国强、焦晃、王绘春等人贡献了颇令人感动的表演,整体水平之高,堪称国剧的巅峰。
 从硬件上说
  1、演员功力深厚,人物刻画生动。
  2、构架紧凑,前后故事连贯一致,步步逼进,极富呼应,集集有高潮,连起则又是一幅佳作。
  3、角色对白论战逻辑清晰,包袱抖的极见编剧之功力。
  4、配乐到位,气氛烘托极佳,片头片尾曲都堪称经典。
  制作技术精当!
 从内容上说,该剧对中国的传统的儒家哲学透析明澈,对古代中国的政治生态把握的很到位:
  1、意识形态与经济模式的冲突,也就是看似的民族冲突,清帝国将境内的民族分为五类,满蒙回藏汉,力图强化游牧民族在政治上的绝对统治地位,但随着国家的日渐成熟,经济主体从牧野猎强转向农耕,具体政策不得不倒向对汉族最基层农户倾斜,间接导致旗人特权被削弱。致使纷争不断。
  2、政治势力之间的冲突,各王子结党图势,使得权利谱系综错。任何一人一案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3、统治者与汉族读书人的冲突,成功的读书人贪腐成风致使库空仓瘪,通过整顿吏治,统治者剥夺读书人经济权利,而同时帝国的运行有离不开这些读书人。统治者兴文字狱剥夺读书汉人的政治权利,而读书人则又掌握着舆论。
  4、人性与伦理的冲突,君权父授,承君父而衍子皇,他康熙、雍正也只是这个链条中的一环。于祖宗、家族之前个人太渺小。
  该剧中上述种种冲突交织,反应。充满了戏剧性令该剧可观性大增。

 3 ) 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电视剧作品分析·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作业】

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简析44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第6、8、9集中康熙人物塑造的成功之处

在全剧44集中,康熙的“生命”从第1集持续到第20集,无论是戏份还是角色地位,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甚至由于焦晃优秀的演技,康熙这个角色的“风头”一度超越了本剧的绝对一号人物雍正。创作者既能从大处着眼,合理安排角色的功能地位,又能深入人物内心、身临其境挖掘复杂的人性。因此本文选取6、8、9三集从“大”“小”两方面来对康熙的人物塑造做简要分析。

一、大处着眼
在前20集中,故事围绕众皇子争夺王位的故事主线展开,日后的帝王雍正此时还只是四阿哥胤禛,其“夺取上位”的行动与众阿哥线索交织,时而着力渲染,时而使其扑朔迷离。从人物关系上看,康熙就成了此阶段人物关系中的总枢纽,如一张网的最核心部位,是众阿哥争夺的起因,也如《西游记》中唐僧对三个徒弟般对众皇子起着稳定均衡的作用。而从编剧的故事结构来看,康熙是前二十集中阶段性出现的“定音鼓”,他的命令往往标志着一个重大事件的开始,他的宣判也通常意味着此事件的结束。
以6至9集为例,这四集跨越了三个重要事件:一,朝廷追要户部欠款;二,整顿刑部;三,热河狩猎。
第一件,朝廷追要户部欠款,这件事从第3集起,至6集中半部结束。如果把赈济灾民看做一个引入各色人物的带入事件,那么“追要欠款”就是全剧中第一件重要的单元性事件。这件事情在第3集中由康熙提出,经历了八阿哥胤祀的有意推让、暗中挑拨,大阿哥胤禵对太子欠款的揭发以及胤祥的义气勇为等种种线索纠缠。最终,在看似山穷水尽、一团乱麻之际,康熙出现。在第6集朝堂上的一场重场戏中,康熙将阿哥诸臣的种种劣迹一一点破,宣判各人前途命运,令诸臣子心服口服,为追要欠款一事划上了句号。
这其中,主持追款的人是四阿哥胤禛,康熙则像一个暗中明了一切的操控者,当事件已经被充分演绎、胤禛在台面上无法收场时,康熙便以快刀斩乱麻的姿态迅速而有力地为此件事做一了解,让剧情跳入下一单元。
同样,在第二个事件的开头,四阿哥和八阿哥为引子,康熙在刑场上的出现标志着彻查刑部的正式开始,也意味着这件事情又将在众臣子中掀起轩然大波,搅动各个派系间的争斗。而同样的,这件的事情的结束,在8集开头。当事情牵涉到太子,牵涉到父子情、君臣情,看似走不下去的时候,康熙在衡臣的协助下,拟旨宣判。不免草草结尾,然而同样意味着一个单元事件在康熙处的结束。这是人物身份与功能的良好结合,在诸色人等中只有康熙有这个权力,去开启和结束一个事件。
而热河狩猎,又包含三个事件。如意之争、郑春华事件、逼宫之夜,三件事层层推进,最终将持续了9集地废太子一事推向高潮,在此处打了休止符。这其中每一次转折时的重大决策,也无一不是康熙所做。
编剧结构影响着一个人物的戏份、地位。创作者着重突出了康熙出场的分量,符合人物的人份地位,彰显了人物的影响力。

二、小处落笔
康熙一角色广受观众欢迎,最直观的原因莫过于其亲民真挚又深邃不定的性格特征。丰富的细节描绘让康熙走下皇帝神坛,又恰到好处地保持了其性格中的神秘感,既老谋深算又不失可爱。这里,选取二三细节为例简单分析。
(一) 再多想一步
第6集中,康熙发现太子将重要官职交予几个对本职一无所知的人,心下已明白其中的官场交易,惊怒中还是回头问大阿哥太子和几个人的关系。大阿哥答没有关系后。恐怕很多观众在听到大阿哥的回答后,心中的第一反应是“怎么会没有关系!”,而偏偏,康熙回转身,背对镜头。在这个蕴含着丰富心理动作的镜头后,康熙再次以正面出现,台词是“没有关系就好”。这句台词推着观众向前走一步,去琢磨康熙的心理动作——
太子将重要官职交给了几个根本不认识的人,做法极为荒唐不负责,任何一个父亲、上司恐怕在此时都会暴怒,而此时的康熙显示出了高于常人的眼光和气量。他比观众更进一步想到的是,如果太子真的和这帮小官搅在一起,有了什么“关系”,那无疑比“没有关系”更糟糕。而作为父亲,他也不愿看到儿子做出如此卑劣之事,宁愿用一句“没有关系就好”来一笔遮掩。此时的屏幕上,疑惑重重的大阿哥的反应恰如观众的反应,不禁去琢磨康熙为什么做这样的决定。观众会感到这个琢磨的过程耐人寻味,也会让不同的人对康熙产生不同的理解,从而丰富了人物的性格。
再如,康熙随即命人叫太子来。太子听旨觐见前紧张不已,让观众认为康熙一定会责问官员之事,而康熙的第一句话却是淡然地问起四阿哥追款一事。看似枪打别处,让太子暗暗松了一口气,而细细琢磨,太子正是为了弥补亏空才卖官鬻爵,而此时让其对追款一事做评价,实则是一种严重的暗示。而偏偏太子愚钝到不曾领会,甚至庆幸父亲没有逼问自己外放官员的事情。也难怪康熙最终无奈放弃,在走出屋子后要深深叹息——“这就是我大清将来的皇帝啊!”
这样的性格塑造在康熙身上不止一次出现,也仅在康熙身上格外突出。这是创作者对这个角色的独到理解,也是使人物性格多层化的重要手段。
(二) 君父与父君
古语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在帝王家,皇帝对朝臣有时不免表现出父亲的慈爱,对儿子又不免使出君主的威严。这也是本剧中康熙的一大特征。
5集中康熙曾将诸老臣招至畅春园,席地而坐,谈还款一事。康熙命李德全下去时,李德全担心无人照料皇帝,康熙指着诸臣一句“难道他们不会照顾”,瞬间拉近了君臣的距离,所以随后诸臣被康熙的句句贴心话弄得老泪横流俯首贴地也是自然的了。此时,诸臣面对康熙完全不是朝拜一个君主,而恰似去亲近一个可以依赖的家长,听着一贯威风的家长不经意说起自己的困窘和辛酸,小辈们也忽然理解的家长的难处,想不被打动恐怕都困难。以柔克刚,这是康熙的高明之处,也是康熙性格中柔情的一面。
而截然相反的是,无论在处理欠款的朝堂上,还是热河戒得居中,康熙面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却更多是一副威严的面孔。因为彼时每位阿哥都身兼要职,他们和“皇阿玛”的关系不仅是血肉之亲,也是上司与下属的关系。面对有血缘关系的下属,亲昵容易导致疏忽,而父爱表面的威严才能维持大局。在这一点上,康熙把握地很好,创作者也把握地很好。在君与父的角色协调中,康熙性格中阳刚和阴柔的一面得到的不同程度的表现,让这个人物更多了展示性格的层面。

综上,通过对此人物塑造的成功之处,我们能看出创作者理性与感性兼备的优秀素质,值得借鉴。

 4 ) 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都难

     这部剧带来的意义,绝对是一个可以贯穿古今的话题。
    
     如果说现在很多影视剧承载的更多的是娱乐的话,在《雍正王朝》的那个年代,有着一份历史的厚重感。同样是改编自二月河的小说,和最有名的《康熙王朝》截然不同,那种大气磅礴、所向披靡的意境,那几首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的音乐,在同样被誉为盛世的雍正一朝里看不到。
     
     没有缓缓带入的感觉,从第一集开始就似乎是从中杀入,我们几乎没看到过《康熙王朝》里那种大国强国的盛世光景,天空永远是下着大雨,甚至时常有雷鸣闪电。始终把视角放在宫廷与官场,盛世的外衣之下,我们看到了一个王朝颇为真实的一面。
     
    从历史小说的角度写实,去记录一个已经在公众中形成印象化的世界,去寻找那些被忽略的东西。那些被人熟知,或是不熟知的名字,要么在另外的历史叙述中被脸谱化、妖魔化,要么默默无闻,当我们从这部剧中将他们挖掘出来的时候,其面目之变形,命运之诡异,数量之众多,每每让我感到惊讶,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惊奇,我似乎又在数百年后看到了他们的重生。
     但就像《康熙王朝》里明珠看郑经的书信那样,看三遍感觉不一。逝去的那些人物,已经不会再归来,正在出发的我们,却需要从中寻觅到那些有用的思绪……

    看日韩剧的时候,经常是先看卡斯,再选择剧,这里面更多的包含着一层看脸的意味。而在这样的历史剧中,不多见,不过,《雍正王朝》,却是忍不住关注演员的剧,但那绝不是看演员的脸,而是看这个角色的脸。
     当一个演员将一个角色阐释得让人惊叹时,就会让人忘了他自己,看到那张脸,口中就蹦出那个角色的名字。看完这部剧后,那些熟悉的演员们,都有了自己新一层的身份。而那位八爷,那位八爷党的党魁,必然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
     有人说八爷是本剧最大的反派,但其实遍观此剧,实在没发现,八爷的这个反派,到底是反在哪里。八爷,更多的是一种腹黑,与老十处处显山露水相比,老八思虑更深,就像老九说的那样,他们这一群人,老八是首脑。只要听老八的话,基本都能成功应对。无论面对急事还是难事,八爷总是那么坦然,面对大事老十方寸大乱,而他却还在屋子里裱画,足见其内心的淡定与踌躇满志。而这,也是八爷最为人所知的一面,八贤王,一个贤字,道明了一切。
     剧中说的这个“大家都叫他八贤王”,觉得最为关键的不是那个“贤”,而是那个“大家”。这里的大家指的是谁,很明显,是八爷党的人,是朝廷上众多的官员。从太子第一次被废后选立太子那场戏中,足以见到,朝堂之上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这位八爷。
     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致通过”这种戏码,官员们的支持,只能说明一点,他们和八爷党在官场上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利益链条,而八爷放任了这种利益关系的铺张。仔细想想,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悖论。受到官员一致支持,也许说明此人正不能拥立;而相反,不讨官员们欢心,也许正是一个金刚不能改其志之主。
     老八最拿手的,也是利用他贤王的称号,打心理战。欺骗太子党羽使其供出事实,将十四爷送康熙的贺礼换包,科场舞弊案审讯张廷璐……这几场戏,他的阴险暴露无遗,所谓的仁义,只是一个包装出来的形象工程,一切的一切,还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但,就是这样的八爷,受到的还是多数人的支持。这里面的人,这里面的大家,有一个当下用的很热的词汇,叫既得利益者。老八维护的,就是这样的既得利益集团。我们能分明地看到,即使是年羹尧和隆科多两人,一个是四爷的包衣奴才,做到了大将军王;一个从九门提督开始,成为雍正继位的功臣,这两个人内心其实都是倾向于老八的。提拔川陕总督,年羹尧连四爷家都没去,直接去八爷府;隆科多在八王议政逼宫时,进行兵谏,其实他们已经成了既得利益集团的人。
     他们口中的维护祖制,就是维护他们的利益。而康熙末年的那个困局,国库空虚、吏治腐败,要解决这个烂摊子,只有改革。而改革,就是要触动到利益。再次拿出那句名言,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都难,遍观整部剧,就是在说这个问题。

    在封建社会,无论你有多少法律条文,终究是一个人治。皇上一句话,朝堂上一句话,对你也许就是一个命运的大转变。其实这个现象,在《康熙王朝》中体现得很明确,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特别是周培公,昨日还在街市,被皇帝发现,今日就位列宰相之林,在那部剧中,似乎没有品级晋升,只需要靠康熙爷的一句话。
      吏治腐败,往往也是这样。康熙晚年朝廷吏治腐败,但由于年老体弱,康熙已经管不过来,有太多的掣肘。我们想象皇帝是想干嘛就干嘛,其实看剧中我们发现并不是,皇帝受到的制约很多,像雍正,受到的挑战就是祖制。
     祖制是什么?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前几任皇帝订立的规矩,一些已经在大多数人心中形成的做事规范与思想。很明确了吧,换句话说,就是意识形态。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非常厉害,与它斗争的历史,我们经过了千百年。
     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这三样都是雍正的新政,而这三样触动到了既得利益集团,触犯到了满人、官员、士绅的利益,于是迎来的是激烈的反抗。虽然说皇权最高,但如果底下的人都是一片反对,一个光杆司令,也会被唾沫星子淹死。在八王议政那场戏上,就像八爷说的那样,支持皇帝的有那几个人,一个是新科状元,尚未涉足官场,小鲜肉一枚只懂得效忠皇帝;一个是当朝首辅张廷玉,心怀坦荡刚正不阿,但已经年迈;一个是几乎已经要不行了的十三爷,四爷的铁杆兄弟。除了这几位,其他的人不是逼宫就是一言不发,虽然他们内心都知道新政有利于国家,但这个国家和他们有何关系,他们要的是自己的利益。
     无私PK自私,无私虽然在道德层面获胜,但推行起来,将会遇到无数的阻力。而在剧中,雍正之所以能够战胜八爷,靠的是两个人,邬思道运筹帷幄,近乎神人,对康熙的心思了如指掌;而十三爷则是战神的代表,似乎小小年纪,朝廷中大半的武将全是由他带出,侠王一出现,所有人都被震慑。在逼宫那场戏中,十三爷带病被抬上来,跟随进来的居然是一众被五花大绑的军队统帅。很明显,在十三爷面前,那些将领都臣服。当然,这是影视剧的虚构,但也不得不说,威权统治下,失去了一个强权政治人物,一切都会那么脆弱。
     现在很多剧都玩穿越,当现代人穿越到了那个年代,很难想象,即使是一身正气的你,如果身处官场,会站在哪一边。放弃自身的利益,始终还是不那么情愿。从这一点来看,八爷、九爷他们,太子党他们,四爷党他们,其实都是一致的,就像在雍正继位那一刻,邬思道选择了归隐,他说了句很有意思的话,那些在府里为四爷办秘密差事的人,可能要遭殃。鸟尽弓藏,如果说腹黑,这个不争的四爷,或许也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小九九。
     这部始终充满着悲凉的剧,用一个个具体的事件,揭开了改革中的冲突。以当下的眼光来看,这样的冲突时时刻刻都发生在我们周围,这并不是一个已经变成故纸堆的历史。而其中所反映的那些东西,迄今仍然是一个危险的、甚至仍然带有某种禁忌性的话题。
     有时候,如果这部剧放在当下,刚刚上映,那,我们的舆论,会如何去评价看待它呢?

 5 ) 《步步惊心》跟这比,就是过家家

历史上文人所宣扬的圣主,大都是些刘备之类的没有什么作为的人,他们歌颂的那些主子多是给了他们好处的老好人,为保全名节不敢有所作为的人,比如放纵下属的康熙,风流的乾隆,而那些他们所痛恨即而口诛笔伐的人,大多是敢做敢为,积极进取的人。 比如秦始皇,雍正,都是确实为国家做了实事的人。
  得罪了中国的文人墨客,就象得罪了女人,总是会被怨气缠绕。
  雍正是一个不畏流言与诽谤,敢于对历史负责不求虚名的人。有一种孤独与卓然的气魄。他起到了很好的承前启后的作用,留了一片大好江山给后世子孙。
  唐国强奉献了最好的演出。焦晃的康熙演的非常棒,比《康熙王朝》里的陈道明出彩。这部剧还有一个大功劳,就是为现在热播的几部穿越剧提供了很好的脚本,让他们拿着四爷大做文章。《步步惊心》跟这比,就是过家家。

 6 ) 承前启后的十三年

说实话,刚看第一集的时候几乎就看不下去了,实在无法再接受那种奴性制度的重现,挺着看了两集之后就习惯了。其实后来想想,这种贯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性,又岂是真正地在今日消失了呢?只不过是我们或者史书常常迷恋于天朝上国之强盛,而忽略其中不变之民性而已。就我所看到的,政府大院里头也不乏镜头里所表现的君贵奴贱。

且不说剧集对雍正的塑造是否完整而客观(比如对文字狱并无深究,但文字狱实非始于雍正,中国历史长河处处都是)。史书本就是带了些客观要求或是主观色彩,又经小说家的改造,肯定会有一些褒贬的倾斜。真正的史实,世上真的有吗?

此处仅针对剧情本身谈几点:

1、因为很意外地是一边看<激荡十三年>上下册,一边看<雍正王朝>。所以找到了不少的同性,及共鸣之处。改革变法有何之难,小时的历史教科书上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因改革而带来的国富民强的景象,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更是让我们有深切的体会。然而,我们也许没有过多地关注改革过程残酷的一面:变法第一人商鞅车裂惨死;王安石变法,连大词人苏大学士都激烈反对,最终不了了之;“一条鞭”的张居正变法,卓有成效,却随张居正的逝去而烟消云散;戊戌变法,只维持了区区百日,变法倡议者死的死,逃的逃。那么,我们新中国又摸索了多少年,才开始这一条正确的变革之路呢?到现在也不过三十年而已,而三十年来的种种阻难与怪诞之事,尽在<激荡三十年>可寻。改革有何难,回头再看看雍正这个苦皇帝就知道了,一心励精图治,要完成祖宗未竟之业,却得罪了朝臣、读书人、族人,落得一个孤君。虽鞠躬尽粹,却只惹来生前身后的滚滚骂死。得罪朝臣,政策推行困难重重;得罪族人,竟遭逼宫;得罪写史传史的读书人是什么后果,可以看看那关于雍正的种种野史,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篡位而夺嫡,最后是被江湖女侠吕四娘所杀。

2、康熙是一个智慧的皇帝。从小就听到康乾盛世,对康熙与乾隆的赞誉可谓无以覆加,种种褒义的戏说也层出不穷,然而我却一直疑虑在两者之间的雍正怎么就那么很不协调地暴虐成性,却起了个承前启后的作用,此剧给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康熙是一个仁君,但游牧出身的满族人,面对明朝留下的吏治腐败,又怎么可能经几十年而肃清?康熙虽仁而慈,朝中百官莫不拜服,崇敬若圣君,是因为他的慈悲心怀让他能收手时则收手,不至于做绝。本剧用了一半的篇幅描述康熙当政,似乎有点喧宾夺主,其实不然,若不刻画康熙之智之仁之慈,又怎么使得后面的故事顺理成章呢。其仁,追讨国库欠钱一案,他让“冷面王”雍正去做红脸,几乎把人都得罪光落得个孤臣之后,自己再跑出来给众人解围。其慈,明知第八子心怀叵测却仍加以重用,以至留下身后之重重险阻。其智,谁是太子已心中有数,却迟迟不宣,实为保护,很多事情似乎懵然不知,坏事即使就发生在眼前,却不加追究,然而你细细推敲,原来他所行之事,却多是有道理。但以康熙之性子,虽仁虽智,却也不可能励行改革。

4、看两朝皇帝临政,康熙似乎是无所不知,事事尽落入计划之中,然而却难为于人情与变故;雍正是事事劳心劳力,却事事吃力不讨好,虽殚精竭虑,却未能纵览全局,几乎被人逼宫下台。

5、雍正对儿子的教导,是从小就按照将来皇上的要求来对待,从这点来说,认为雍正继位之前从无夺谪之心(剧中他自己也这么说),却也不可信。而邬先生则有如神化之诸葛一般,虽未尽可信,却也很精彩。之前胤禛听他的,接“追国库债”,放“张五哥冤案”,似乎招招失算,却招招猜对康熙的心思,得罪群臣,却收获了康熙的君心。毕竟在那个时代,最终决定皇位继承人的,不是朝臣,而是皇帝。

记下了两个很有趣的故事。一个是弘历在河南对读书人说的两个媳妇在厨房里做饭等两位相公考功名归来,大儿子考得功名之后,大媳妇可以不用干厨房活了,小儿子考得功名之后,小媳妇也可以不用干了。弘历此意在于告诫考生要多为自己的家人着想,回去考试。我却有另一番解读:如果大小媳妇都因为自己丈夫考取功名而不干活了,那厨房的活还有谁干呢?这不正合了河南推行的“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的新政吗?另一个是雍正说的,刘墨林问他为何要拜佛,他说了个故事,从前一信徒天天拜菩萨,终于有一天,菩萨出现在他面前,他欣喜若狂,求菩萨保佑自己。菩萨说:“你天天拜我,那你可知道我又拜谁吗?”信徒不知,菩萨说:“我也拜菩萨啊”!信徒不解“你拜自己?”,菩萨说:“求人不如求己啊!”实际上,雍正也是践行了这一原则“求人不如求己”,身为皇帝而事事亲力亲为,除了几个亲信,别的不同政见的人都不能宽厚重用,以至于最后孤立无援,呕心呖血,这点他是不如他父亲的。

还没看原著,但已经订购了一部原著准备好好看看。

来源:http://www.wentrue.net/blog/?p=542

 短评

「數英雄,論成敗,古今誰能說明白?千秋功罪任評說,海雨天風獨往來。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也難說身後罵名滾滾來。有道是人間萬苦人最苦,終不悔九死落塵埃!」僅次於《塵緣》的主題曲。

10分钟前
  • 侯二六
  • 力荐

常看常新的电视剧,NB的手段

14分钟前
  • 天亮天黑
  • 力荐

《雍正王朝》由胡玫导演、二月河、刘和平联合编剧的正剧史诗,这部剧似乎依然代表着历史剧的最高水平吧。

15分钟前
  • 沧海一小生
  • 力荐

一个爸爸和一群儿子的故事。群戏最好看,演技、剧本、服装、道具、音乐都达到了国产电视剧的巅峰。可惜若干演员都是戏红人不红。ps此剧开启了后来原创言情小说浩浩荡荡的“清穿”大潮,一众阿哥的性格言谈一看就知道是按照电视剧写的。|2018.2.16CTV-11重播中,片头曲歌词全删,不知道怎么回事。

16分钟前
  • #瞬间收藏家#
  • 力荐

其他的地方不提,就凭雍正王朝剧本的立意起点,就注定了它是中国历史剧中高山仰止般的存在。这是一部真正探讨权力如何运作以及巨大毁灭效应的杰作。在历经了九子夺嫡,新政推行,反对派系覆灭一系列明枪暗箭的斗争以后,所谓的胜利一方,没有丝毫的喜悦与快感,相反却落得个众叛亲离,孑然一身的悲剧下场。创作者无形中揭示了一个极为深刻的道理,追逐权力的人,必将很快失去所得到的一切,即使暂时拥有,最后也不过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虚无结局。

20分钟前
  • 可乐的细碎生活
  • 力荐

《步步惊心》跟这比,就是过家家。

23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狂爱十三爷胤祥!!!!!!!!王辉饰演。

27分钟前
  • 星尘战场
  • 推荐

请记住,这部剧的特殊并不在于它叙事、演技方面的高妙,而在于它几乎塑造了80后一代人对宫廷政治乃至政治的认识。《步步惊心》、《甄嬛传》乃至《琅琊榜》的作者,其实都是《雍正王朝》潜移默化的忠实观众。

28分钟前
  • 鹊语
  • 力荐

作为历史形象的胤禛与二月河小说及胡玫电视剧中必然存在相当的差距,帝王心术内心的复杂,非剧中艺术形象将之有拔高之嫌的某种道德化身所能尽述,但作为影视文本的艺术成就,却无疑是一座丰碑,为君的孤独、改革的艰难、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焦晃的康熙和唐国强的雍正几乎可并称表演上的两大范本垂范后世。

29分钟前
  • 洛梦蝶
  • 力荐

焦晃爷爷饰演的康熙,也太好了吧!!!#道明叔叔对不起,你确实被比下去了

33分钟前
  • ななღ.
  • 力荐

没看《雍正王朝》时,觉得《康熙王朝》多好看;看过《雍正王朝》,才知道《康熙王朝》有多不好看。

34分钟前
  • 明明德
  • 力荐

一天刷了三十多集。。两代立储、河工、钱法、漕盐、国家财政、西师、亏空、吏户整顿、党争、南巡、奏折、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军机处、科场舞弊、政治生态、驿站、驻防、故宫布局、京城守备、官员升降、满汉冲突、旗人营生,清代政治牵一发动全身,对透视清代由中央到地方的政体运行颇有帮助。

39分钟前
  • standk
  • 力荐

看到评分竟然比《康熙王朝》,忍不了,必须来打个5分!在我心中是仅次于《走向共和》高于《大明王朝1566》的!

42分钟前
  • 奇迹travel
  • 力荐

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内需不振外需陡降,产能严重过剩。朱相的改革进入深水区,百万职工下岗,买断工龄,自谋出路。国有大行剥离不良资产,花街投行承销,赴港上市;刘欢唱了首《从头再来》;央视播出《雍正王朝》。

46分钟前
  • Cocobolo
  • 力荐

正经的实力演员,正经的历史,正经的好电视剧。

49分钟前
  • 梦梦梦梦
  • 力荐

九子夺嫡,给多少清穿文提供了素材呀。

51分钟前
  • 尽欢
  • 力荐

当初推荐给前男友这部剧他看了一集就各种挑剔鄙视我的品味,说国产导演水平差。多年过去了,事实证明他就是个傻逼,还好早把他甩了。

56分钟前
  • yokoeve
  • 力荐

这是我看过的最不令我厌倦的唐老师的戏。比新兴医院的广告好多了

60分钟前
  • 暮色即是黎明
  • 推荐

多少穿越女,都是为了你

1小时前
  • 张脑三
  • 力荐

总有一种“伟大的共产党员雍正”的错觉....

1小时前
  • EmptyWorld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