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境之兽

战争片美国2015

主演:伊德里斯·艾尔巴,亚伯拉罕·阿塔哈,理查德·皮泼,安德鲁·阿道特,弗朗西斯·温迪,约翰·阿瑟,格蕾丝·诺提,埃马瑞·布朗,娜娜·门沙,大卫·唐通,布莱恩·安杰斯,安德鲁·爱德华

导演:凯瑞·福永

 剧照

无境之兽 剧照 NO.1无境之兽 剧照 NO.2无境之兽 剧照 NO.3无境之兽 剧照 NO.4无境之兽 剧照 NO.5无境之兽 剧照 NO.6无境之兽 剧照 NO.13无境之兽 剧照 NO.14无境之兽 剧照 NO.15无境之兽 剧照 NO.16无境之兽 剧照 NO.17无境之兽 剧照 NO.18无境之兽 剧照 NO.19无境之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1 18:21

详细剧情

  广袤的非洲土地,奇珍异兽自由奔跑,然而贫穷饥饿、硝烟战火同时充斥着在这片黑土地的每一个角落。某国停站区内,黑人少年阿古(Abraham Attah 饰)调皮搞怪,和世界上其他和平国度的孩子没什么两样。只不过他所拥有的安宁脆弱不堪,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的协议一旦撕破,随之而来的便是呼啸而至的子弹与杀戮。阿古在小小的年纪和母亲生离死别,更眼睁睁目睹父兄被杀害的残忍一幕。他夺路狂奔,在密林中被一支由许多少年兵组成的游击队收留。  游击队长(伊德里斯·艾尔巴 Idris Elba 饰)巧舌如簧,他如仁慈的父亲一般鼓动着不谙世事的少年们拿起武器,享受同类相残的快感。少年过早长大,过早衰老……

 长篇影评

 1 ) 《无境之兽》中印象深刻的场景、男孩的独白

《无境之兽》中印象深刻的场景、男孩的独白



1、男孩第一次杀人后的慢镜头,bgm
“上帝,我杀了一个人,这是最深重的罪孽,但我也知道,这样做才是对的。”

2、NDF闯入空房子的长镜头,男孩错认母亲后的茫然、失望继而愤怒。
男孩望向透下来光来的屋顶:“上帝啊,你看到我们在干什么了吗?”

3、
“2IC死了… …我们留下2IC被虫子啃噬,我们离开了他,同时我在想,唯一不用再打仗的方法就是死亡。”(我猜大概是2IC的死让男孩第一次产生了质疑司令的想法)

4、
“每天人们都在垂死挣扎,每天都有我认识的人死去,我在想,如果这场战争结束,我无法再回去做孩子的事情了。”

“子弹吞噬一切,叶子,树木,土地,人,吞噬他们,让人们流血。”
“现在我们就像无处可去对的野兽一样(we are just like wild animals now with no place to be going .)

“太阳,你为什么照耀这个世界?我想把你抓在手中,挤压你,知道你不再发光。这样所有事物都是黑暗的,所有人都看不到任何在这里发生的 那些恐怖的事情。”

5、
“我想跟母夜叉说,我也很累,我很累,所以这句话没有从我口中说出来。”

6、
“妈妈,我现在只能跟你说话了,因为上帝不会听我说,是你的歌声让我的身体移动,我再也不需要想任何事,不去想母夜叉,不去想战争,不去想那些跳进我脑海里的任何事。我想躺在温暖的地上,闭上眼睛,闻着土地的香气。”

7、
“我不知道我在这里逗留了多久,但我知道留在这里很长一段时间,几周,几个月,我不记得了,我只知道在这里的感觉,我知道人们尖叫的声音,死人的气味,我知道我血液中的感受。”

8、
“我就想个老人,她像个小女孩,因为我打过仗,可她根本不知道战争是什么。”

9、和艾米的谈话:
“我在想我的未来……我看到了可怕的东西,我做了可怕的事情,所以如果我跟你说话,会让我伤心,也会让你伤心。这辈子,我只想过幸福的生活,要是我告诉你这些,你会觉得,我是某种野兽或恶魔。我都是。但是我也曾经有过爱我的妈妈,爸爸,和兄弟姐妹。他们爱我。”

当然还有还有穿插在战争中的非洲土著音乐和引人深思的背景音乐,都很赞。


最后,愿经历过战争的儿童,最后都能和男孩一样,重新投入到新生活里。
愿再无战争。





注:翻译来自B站视频 po主“高空滑行”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118354/

 2 ) 人性泯灭前的最后一丝良知

在某位著名影评人的力荐下,我在某个睡不着的夜晚爬起来找到资源,熬夜几个钟头,看完了这部让我更加难以入睡的电影。(当然,我不是矫情)。
电影看完后的整体感受是压抑,在这个我们看似和平的地球上,竟还有着这样的一群处于水深火热,却又看不到任何希望的人。描写非洲的战争电影我看得不多,这部电影不亚于当年那部历史老师在教室给我们放映的《卢旺达饭店》,带给我的震惊与难受。
电影讲的是在西非的某个小国,在战争的影响下,主角阿古家破人亡后,不得不逃亡到丛林,从而偶然的成为一名游击队战士,影片从小男孩的视角讲述了战争带来的种种灾难,阿古从一个原本天真的少年逐渐转变冷漠的战士,唯一和他的同龄战友不一样的是,他还有一丝未曾泯灭的人性。
阿古第一次被迫杀人的时候,满脸的畏惧和迟疑,所以指挥官叫了另一名叫做‘夜叉“的孩子来帮助阿古杀掉战俘,夜叉和阿古年龄相仿,心性却截然不同,夜叉的眼里透射出来的只有冷漠和麻木,所以杀人的时候没有任何迟疑,相反还非常熟练,很难想象一个小孩在面临杀人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不是恐惧,而是享受这个过程。阿古在杀了那个战俘后,独自跑到一边吐了。
影片的后面。阿古的小伙伴夜叉被子弹打中死去之后,原本已经麻木的阿古已经放弃了任何的希望了,他无助的看着天空,穿梭在战壕里找子弹,也放弃了对指挥官的最后一点信任,和大多数士兵一起选择了投降。
影片最后,当心理咨询的人员问阿古,你现在在想什么的时候,阿古从容的回答说:“我在想我的未来”。我想这是影片唯一的一点可以看到希望的存在了,当阿古奔向大海的时候,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怎样。战争带给他的不仅是家人的失去,更是心性的磨练和成长。
导演从小孩的视角来控诉战争,要比从成人的角度带给观众的共鸣要好很多,更加能让人反思战争的危害。
再说一点,作为本片的唯一明星,伊德瑞斯·艾尔巴在里面饰演了一位
自私自利军官,也就是对阿古产生最大最直接影响的指挥官。说名字肯定很多人不认识,我也不认识。最后百度了一下,就豁然开朗了,原来他就是《雷神》里的天界守护神海姆达尔,当然,演技没的说。将一位自大自私残暴的军官演的活灵活现(这个词儿哎呦),这也算本片的票房号召吧。
最后,就是推荐了。至于资源,这个网上到处都是。

 3 ) 4.5颗

一群非洲小男孩正在空地上踢足球的画面的拍摄角度穿过一台中空的电视机。一开场福永就提醒了我们电影说到底只是幻影而已,不论这部电影有多让人不忍直视,和真实情况相比它还是极其苍白的。

Agu和他哥哥的恶作剧,一家人一起的晚餐,一场欢乐的教堂礼拜,使得我们和Agu一样都被骗了,产生了一种错误的安全感。Agu机智聪明有趣的品质将会在接下来的故事中一一得到考验。当他被全国国防军抓住时,当他面对指挥官时,让他成为“童军”中的一员时,这种现实主义风格使我们能和Agu一起感受它每分每秒的紧张感。阿古被维和部队送进康复学校后,表情冷漠丝毫不流露出自己的情感,连笑都不会笑了。最终他谈话时把内心放开了一点,他的眼眶里有了眼泪在打转,这是他恢复的这段路程上的第一步。电影的最后Agu奔向海滩和其他孩子一块儿玩耍,追逐嬉闹、互相泼水。也许他正在慢慢拾回那些被偷走的童年时光。

正是这段旅途的残忍,才让最后的些许希望更显强大。

 4 ) 非洲野兽

真像一群猩猩野兽,通过宗教迷信和不断洗脑欺骗培养忠诚和残忍,骗洗礼后手下刀枪不入,还有人吸毒,指挥官阿古让小孩手下做性奴,指挥官叫见人就杀平民也杀,阿古就是其一,渐渐被血腥迷惑,忘记自己家人就是被人杀死。非洲战争片老是看到日本的皮卡当做战车,中国汽车产商也要加紧占领非洲市场啊。指挥官因为头领不遵守诺言他当将军夺他权把权力给指挥官手下二把手,他设计杀了二把手反叛头领但被围剿没子弹想挖黄金,新二把手反抗他,带大家都去投降。然后联合国军队收留了他们,但有两个大点的孩子受不了这么安逸的生活想继续战斗,脑子已经坏了结局只是惨死。阿古他们都留下来了,幸运

 5 ) 非洲之殇——美国电影《无境之兽》与非洲童兵

原载于 《看电影·午夜场》2016年第5期, 限于杂志社规定的篇幅,总觉得没有说透,颇为意犹未尽:

2015—2016年,美国导演凯瑞·福永执导的战争电影《无境之兽》,在欧美的9个电影节或电影奖项中,连续获得了16项荣誉奖项或提名。这部电影带给观众的,并非激烈火爆的战场视听体验,而是极为沉重的话题——非洲童兵。或许,更令人感到沉重的是,有能力将此话题搬上银幕的,依然是发达的西方国家,而不是非洲本身……

没有国度的童兵缩影

1989年,尼日利亚音乐家费拉·库蒂创作了音乐专辑《无境之兽》(Beasts of No Nation)。2005年,尼日利亚作家乌佐丁玛·伊维拉出版了同名小说。2015年,美国导演凯瑞·福永将其改编为剧本并搬上银幕。

小说或电影都没有明确表示故事所发生的国家,只提及是在西非。对小说作者来说,其国家原型就是尼日利亚。福永是在研究塞拉利昂内战时,偶然发现了这本小说。电影的拍摄地点,则是在加纳。实际上,这些国家都曾频发战乱。1963年以来,尼日利亚长期处于军人执政与频繁的军事政变中,1999年才形成民选政府。战争电影《太阳泪》的故事背景就设定为发生在尼日利亚。1991年,塞拉利昂爆发内战,5万人殒命于战火,200万人无家可归。2002年,塞拉利昂才结束内战,2014年才稳定政局。电影《血钻》就是以塞拉利昂内战作为背景。1966年—1979年,加纳先后发生3次军事政变,1992年才建立民选政府。

“No Nation”看似是“没有国度”,实际表达的却是电影中的惨剧,在西非、甚至整个非洲,都曾反复上演,战乱已不再有国家的限制与区别。加纳小演员亚伯拉罕·阿塔哈,更是以天赋的演技,自然纯粹地塑造了“阿古”的形象。在获得了第72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新锐演员奖的同时,他也抛出了“非洲童兵”这个沉重的问题。全世界有30万童兵,其中12万在非洲,占世界的40%。非洲也是世界上童兵增长率最高的国家,童兵的平均年龄在逐年下降。国际刑事法庭《罗马规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与《日内瓦公约》都禁止或反对战争中出现15岁以下的童兵。然而,在远离“文明世界”的非洲战乱地区,这些国际条约或法律无异于一纸空文。

福永将常规故事片、艺术片与纪录片的多种元素与手法进行糅合,将非洲童兵的缩影“阿古”残酷地摆在世人面前。这使电影受到了广泛好评,在Metacritic网站获得了79分,烂番茄网站的新鲜度达到91%。

“国家改革委员会”的政府军车队开过小镇街头,领头的是2辆“食人鱼”式步兵战车。

“本土防卫军”武装组织的“指挥官”,由英国演员伊德里斯•艾尔巴饰演。

道具与杀器

电影的摄制得到了加纳军方的配合,道具也都是其现役武器装备。

片头的“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停火监督部队”(ECOMOG)是真实存在的组织。在电影中,ECOMOG中的尼日利亚维和军装备德国HK G3式7.62毫米自动步枪。很多外国军事爱好者观众都将其装备的白色涂装车辆,误认成了加纳从中国进口的WZ-523式步兵战车,也就是92式步兵战车的外贸型号。实际上,那是芬兰Sisu XA-186式装甲运兵车。

“国家改革委员会”(NRC)控制的政府军,除了HK G3外,还装备美国M2HB式12.7毫米重机枪、M1919A4“勃朗宁”式7.62毫米重机枪。重型武器包括南非“獾”90式步兵战车、瑞士“食人鱼”式步兵战车、西班牙仿制美国“悍马”的VAMTAC S3式突击车、苏联米-17“河马”式通用直升机。片中出现过政府军的武装直升机夜间空袭的镜头,这应该是计算机合成出的特效。加纳只从俄罗斯进口过1架米-35“雌鹿”式武装直升机,很难想象这“宝贝”会被送去拍电影。

“阿古”所在的反政府武装“本土防卫军”(NDF)主要装备轻武器。除了HK G3,缴获的M2HB、M1919A4外,还有比利时FN MAG式7.62毫米通用机枪、苏联RPG-7式反坦克火箭筒与芬兰M73式120毫米迫击炮。当然,装备最多的还属苏联AK-47式7.62毫米自动步枪与其改进型。包括AK-47原型、AKS-47型、AKM型、AKMS型,罗马尼亚仿制的AIM型与AIMS型,甚至极为罕见的东德仿制品——MPi-KMS-72型。

反政府武装“PLF”与NRC、NDF都处于敌对状态,装备的武器与NDF大同小异。

联合国维和部队头戴蓝色钢盔,标有“UN”字样,装备美国M16A2式5.56毫米自动步枪。

“本土防卫军”伏击“政府军”车队,一名黑人士兵以“奇异”的发射姿态,使用RPG-7式反坦克火箭筒,将领头的车辆击毁。

“本土防卫军”的“指挥官”教唆“阿古”用砍刀杀死俘虏的“首都大学工程专业大学生”。

血腥杀戮

仅从道具来看,这场内战的火力强度未免太“小儿科”。福永的镜头却突出了这场低烈度局部武装冲突的肃杀与血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指挥官”教唆“阿古”砍杀俘虏的“首都大学工程专业大学生”片段。整个杀戮过程,“阿古”从未占有任何视点权。镜头的运用似乎都是“旁观者”的角度,在电影中却找不到任何代入者。镜头几乎是在“摁”着观众,“强迫”其目睹杀戮现场。最后是仰拍的慢镜头,将视角代入遭到砍杀的“大学生”——两个表情冷漠的儿童挥舞着砍刀,刀锋上的血浆与碎肉末不断地甩在镜头上……

实际上,两名小演员手上只是甩着刀把,做出砍杀的动作而已。金属刀锋与杀人的血腥镜头,完全是计算机特效制作成的。拍摄这个片段时,一名小演员不禁笑场,在场的所有小演员都跟着笑成一片,而且很难恢复严肃重新拍摄。后来,导演将部分剪辑好的片段放映给孩子们看。出现爆炸场景时,所有孩子都欢呼雀跃。砍人的片段出现时,所有孩子都沉默了。

在表现“阿古”服用迷幻药后,冲入村庄疯狂杀戮的片段,福永使用了红外摄影技术。镜头中一切的绿色都变成了鲜艳的血红,以呈现“阿古”服药后眼中的世界。这颇具艺术气息的方法,却使福永陷入争议。爱尔兰摄影艺术家理查德·莫斯声称,此片段抄袭了他的创意。2013年,他利用红外摄影技术拍摄了一系列照片,并摄制了反映刚果共和国童兵的纪录片《飞地》(The Enclave)。他表示,福永曾接触过他,且询问了红外摄影技术的问题。然而,他并未打算起诉福永。

福永使用红外摄影技术拍摄的画面,“阿古”手持AKMS式7.62毫米自动步枪展开杀戮。红外摄影技术将背景中的植物变成了红色。

狂野非洲

奇观式的战场视听效果,往往是观众喜欢战争影片的最直接因素。然而,《无境之兽》却很难让观众产生奋勇杀敌的豪气,或征服者的荣耀感。非洲的武器已经现代化,人文精神却几乎停留在原始部落状态。因而电影中兵燹遍地——并不是“文明世界”的战争就没有烧杀抢掠,但至少不会像非洲这样人命贱如草芥。

“阿古”发现自己错认被俘的妇女为母亲后,就与其他童兵一起虐待妇女的女儿。这些手持AK-47的孩子疯狂踩踏女童的片段,足以让“文明世界”的观众瞠目结舌。究竟是什么让这些原本天真的孩子变成了恶魔?随后,“阿古”一枪打死了正遭到“战友”强奸的妇女。大概正是此刻,“阿古”放弃了寻找母亲的想法,他或许已经预见到了母亲可能的遭遇。更可悲的是,“阿古”自己也沦为了恋童癖“指挥官”的“玩物”……

非洲的野性,更表现在福永镜头里的战斗场面中。NDF武装伏击政府军车队时,一名黑人士兵平端着RPG-7式反坦克火箭筒,跳到车队正前方发射火箭弹。无论是火箭筒的使用动作,还是伏击的战术,都极不符合规范。但是,这种怪异的作战方式,却使战争场面看起来更“野蛮”。无论什么武器,到了“黑蜀黍”手中,总是野性十足。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片段中火箭弹发射的声效,实际上是影片的声效师丹·罗默,用非洲野狗的嚎叫合成出来的。

影片中参加演出的加纳小演员,都成长于相对和平的环境。为了让他们更了解西非地区内战的残酷,导演找了一些参加过塞拉利昂内战与利比里亚内战的部族士兵参演,并让他们给加纳的孩子们讲述自己的经历。扮演士兵“三脚架”(Tripod)的演员,就曾经参加过利比里亚内战。他坚持在一幕中全裸出镜。于是,电影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镜头——健壮的黑人士兵,端着粗犷的FN MAG式机枪,甩着巨大的阳具,随着“指挥官”狂野地进攻PLF据守的桥头阵地……或许是这些演员太过逼真,以至于加纳政府怀疑部分演员是雇佣兵而将其逮捕,福永又不得不从当地补充了一批群众演员。

揭示非洲等落后地区残酷真相的电影,似乎总能受到“文明世界”的追捧。《无境之兽》也得到了“有角逐奥斯卡趋向”的评价。然而,非洲的惨剧与无处不在的童兵,并未因“文明世界”的关注而绝迹。久而久之,这种“关注”流于情感与表面,而沦为一种“消费”。非洲的战火终将持续,一如那些童兵永无尽头的杀戮之路……

 6 ) 为什么开始说是他妈妈,后来骂他是巫婆?

只是回答一下上面的问题,并不算影评。

个人很喜欢这个片子,分数这么低也没有办法发,电影本来就很个人。

阿古一开始想救她,所以谎称是妈妈。结果这个人完全蒙逼了,不知道什么情况,完全的不配合。结局肯定会被先奸后杀。阿古又谎称她是巫婆,以为没有人去强奸巫婆,结果他们不在乎。与其看着被先奸后杀,阿古不如,直接杀了,给她解脱了断(个人见解,勿喷)

 短评

福永真的好喜欢炫技…… 想到有评论说如今各种YA题材电影把child soldiers塑造得拉风炫酷,这种严肃题材即便有个和谐结尾,还是非常有意义的。这电影只花了六百万,怎么都比劣质YA系列风险低吧?但是studio都不要,也没看出来比八十年前进步多少

10分钟前
  • \t^h/
  • 还行

冲击感

11分钟前
  • t0psh1t
  • 推荐

看得人压抑难过,逻辑讨论在这里没有意义,有一种生活就是这样,不是所有人都有选择。

14分钟前
  • 反山
  • 推荐

叙事很传统,用一个小男孩的视角看西非的战乱,剧本的力度都压在了小男孩一个人身上,这个角也色非常的立体完整,童子军那一套只是过程,真正的重点如片名。中间几场戏的长镜头很赞,手法我们在《真探》里就见过,一再的残忍到最后让人麻木,什么都经不起考验,除了活下去的信念。★★★★

1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血腥度一般,细节丰富度一般,没有宏大叙事背景,结尾因争权夺利分裂、缺粮食少弹药而哄散投降,情节和镜头都有点平淡儿戏。关键是,老外因童军、洗脑而激动震撼好评给奖,我铁血狼性国人们会觉得新鲜新奇么?!!

21分钟前
  • 无趣
  • 还行

与其他表现战争残酷的电影故事有些相似之处,感觉有些地方没达成统一,风格也没有极致化,这一点可以向《自己去看》学习。

26分钟前
  • 樂啊樂
  • 还行

前一幕他们还拿着刀向俘虏的头砍去,后一幕他们又在郁郁葱葱的草地里蒙着眼睛玩起了游戏,这种对比增加了它的悲叹,在凯瑞·福永写实的镜头里,孩子们为了活着不得已的通过暴力来武装自己,信仰也好,对错也罢都成了奢侈品。挺震撼的片子,用别样的童年奏了一曲让人五味杂陈的成长悲歌。独白颇有韵味。

27分钟前
  • Ron Chan
  • 推荐

「无以为家」式的城市流浪儿还是太幸福了,而厌恶战争到疲惫的娃娃兵则又是天真人们的简单想象,人性对于杀戮的成瘾性注定这条不归路是不可能有幸存者的。

31分钟前
  • 451½°F™
  • 推荐

凯瑞福永拍出了一种荒蛮残酷的美感,视觉和情感上都有很强冲击力。有几个段落特别出彩,想要回放重看,没能在大荧幕看实在可惜。故事挺抓人,不过结尾的处理有点勉强了。艾尔巴演得真好。

3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无境之兽》的震撼,令生活在和平时代中的人们犹如身处另外一个荒蛮的世界,以黑人孩子视角呼之欲出的非洲战乱,被强迫训练为只知道战争机器的过程的沉重,那遍地的尸骸与孩子眼中已经破损的世界,将战争以最好的鞭笞。

35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推荐

问题还是出在剧作上,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出发或许本可以有更多东西,但还是流亡,被征兵,屠杀,再屠杀... 没有新意的时候,也很难让人情感代入了。原著竟是一部虚构小说,这大概就是解释了。不过纯当个故事看看也可以吧,毕竟拍摄方面还是不错的,福永还亲自掌镜。

40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比较写实。混乱残酷的战争,一切变得无可挽救。

42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金球奖提名,另外获得了33个各大影展的奖项,和53个各种获奖提名。真的不是浪得虚名的。豆瓣和IMDB,近9万人次的评分,总计都在7.7/10以上。

47分钟前
  • bugz
  • 力荐

7/10。1.悲观中重获新生,基本没超出[战地巫师]探讨范围。2.电视空壳内的欢乐童戏+1。3.乱刀砍头,枪杀受奸女子,手雷塞进嘴里,蜈蚣啃尸灭迹,尺度却是擦边球。4.童军出没于血红笼罩下的村庄,以及昼到夜的无缝剪辑,手法有一定渲染力。5.疾病减员也穿越丛林挖金的独裁领袖,同[阿基尔,上帝的愤怒]。

52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可惜烂尾了....

57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看得很压抑。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1小时前
  • 月下独酌
  • 推荐

前戏略长,Idris带的游击队登场后比较好看,有疯癫感。褪去革命色彩的丛林游击队与土匪无异,然而不归顺求独活亦是死路一条,每个战乱地带都在反复上如此悲剧,可惜本片画面到位了,思想深度毕竟达不到现代启示录的高度

1小时前
  • paradiso
  • 推荐

三星半。看完《无境之兽》之后,纵向对比了一下凯瑞·福永的《无暇赴死》和《真探》。不得不说,导演拍出了非洲大陆里一种残酷、危机四伏的美感,这种视觉上的调度在某些戏里面给人视觉和情感上的冲击力很强,在电影院看应该会比较震撼。同时,流畅的长镜头(No Time to Die)以及充满神秘感的仪式(True Detective)也可以在这部电影里找到影子。Beasts of No Nation从小孩子的角度出发,所以人物的情感和动机其实都挺饱满的,至少在前期上,“血腥运动”演得也很好。也许是过于强烈了,所以后面的转折缺了一点说服力,或者说有点潦草,和《无暇赴死》一样。最后,其实我觉得凯瑞福永并不适合詹姆斯·邦德,因为后者的地位实在是太特殊了,让他带着家眷,看着有点奇怪。 / 2022.3.3 公司

1小时前
  • 豆友83908392
  • 还行

“If this war is ever ending, I cannot be going back to doing child things.” 这句台词比所有血腥的场面还要残酷 一旦人性被杀戮摧残 纯真被炮火轮奸 孩童时代戛然而止 再也回不去了

1小时前
  • silent_island
  • 推荐

以童军视角讲述非洲大陆的残酷内战,平民被训练成为嗜血野兽。手持镜头带来纪录片的真实感,但剧本后续乏力,最后出彩的也仅主角一人。经历过一切后孩子仍希望找回童年:福永在打开战争魔盒时并没有忘记放入希望。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